白玉山论贵州丧葬习俗

2009-06-18   白玉山-白玉山贵州商会


贵州丧葬习俗

       

        白玉山祖上风水5代人,从小对这一习俗接触较多,所以比较了解贵州丧葬习俗,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和全国一样,包括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在内的各民族人,自古以来非常注重传统孝道,在习俗中所谓“事死则如事生”,就是在人老了过世之后,丧葬的仪式也做得比较隆重,比如,我以贵州遵义的汉族丧葬仪式,来看贵州汉族的丧葬文化与丧葬习俗。

贵州商会秘书长白玉山

     任何家庭,在家中有老人过世之后,有的老年人家中人丁兴旺而子孙满堂,而且老人若是正常老死的,丧葬仪式办得更为隆重,老年人的丧葬,首先就是向亲友通知报丧,特别是在农村,由家中派小组的人分头去到福主的亲友家报丧,在城市多半通过电话等通讯工具报丧,现在用微信等通知报丧。一般情况而言,如果亲友是一个“大家族”的,只需向其中的一家报丧让其代为通知即可,比如一家有兄弟姐妹多人,已分别成家,而只需向其中一人报丧即可。报丧后,亲友会在亡人出葬前一晚请上锣鼓、唢呐、鞭炮、祭帐等物去坐夜。

        贵州人口众多,如果由死者家人逐家逐户去报丧,众多的亲友会使得报丧的工作极为烦琐,而死者的后事还需要有人料理,因而小组及街坊带为通知报丧的方式是比较方便的。

        报丧之后,主家会去请道士先生来家中做法事,但这些道士并非住在道观中修行的人,而是一种对民间宗教职业者的称谓。在农村有两种从事相关职业的人,一种称作“道士”,一种称作“阴阳”,两种人都会在丧葬仪式中扮演一定角色,道士主要负责作法事以超度亡魂,阴阳主要是看坟地风水,选坟址和指挥棺木的安放。

        在报丧和请道士的同时,要给死者净身更衣,老年人的寿衣一般都是早已备好的,寿衣的数量根据死者的性别而定,男性死者穿九件,女性死者七件,在农村,死者的寿衣一般来说由死者的女儿操办,没有女儿的就儿子自办。衣服穿好后,将死者平放在门板上,停在堂屋边上,脸上盖一张草纸,双脚用麻绳捆起来,再在门板下点一盏长明的菜油灯,旁边点上香烛,这样对死者的处理就告一段落。

        死者丧礼期间,其家人和亲友乡邻要按亲等披麻戴孝,这跟汉族的传统丧礼没什么太大区别,但现在更多地是以在手臂上戴“青纱”来替代。青纱分两种颜色,白纱为死者直系后人所戴,黑纱为旁系后辈所戴,长辈和平辈不戴,然后再在“青纱”上贴不同颜色的圆纸片来标识不同的辈分:儿子辈不贴,孙子辈贴红色的,曾孙辈贴绿色,玄孙辈贴紫色等。

        道士到死者家中后,首先是根据死者咽气的时间,来推算出死者的魂魄落地深度,就是死者的灵魂在地下几丈深处,这将是道士作法超度亡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随后就在死者家中开坛作法:一般都在中间堂屋内靠中间香火案下摆一张桌子,墙上挂一神像,桌上点香烛、摆供果、两个灵位,一个灵位是死者的,另一个菩萨灵位。同时,道士会同死者家属编写一份路引,上面先写各路神、佛的名号,然后按辈分先后写出所有已过世亲属的名字,一般只往上追溯四至五代左右,但也会有上百人的名字列在上面,这些已故亲属的名字也将是法事的重要依据,通过法事让这些先人的灵魂来引领死者的灵魂顺利到达阴间,并告知他们死者与其的关系,让他们在阴间善待死者。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路引上的先人名号一般而言很难写全,由四到五代前的先人发衍下来的后人是一个庞大的人群,而很少有家庭仍保存有家谱,即便侥幸保存下来,也会因为保管不当等原因损毁或遗失。家族的谱系只能靠后人通过记忆尽量构建出来。事实上每一次丧葬仪式都是一次强化宗亲族意识的过程,中国人自古十分重视宗族关系,祖先崇拜从原始社会一直延续至今。宗族意识在建国以后受到很大冲击,但每当办丧事的时候又非常强烈地表现出来:由于中国人对孝道的重视,丧事总是办得很隆重,即使在死者生前对死者并不好,死了也会隆重的办,因而要顺利地操办丧事仅靠死者的后人是难以完成的,于是同一宗族的人在其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来推动丧事顺利完成。表面上一份路引仅是道士作法时的工具,事实上它却起到了修补、维系宗族关系的作用。同一宗族成员的祖先都在这份路引上,远至所有成员的共同祖先,近到部分成员的父母,这样使同一宗族的人意识到他们的血缘关系,并且标明了他们之间的谱系,由于祖先的名号在同一份路引上,哪怕平时交恶的亲友,此时也不得不给死者、给先人一个面子,丧事往往成为生亲人修复关系的促进器。

        另一方面,增强了宗族意识,宗族成员也意识到自己 有义务将死去亲属的丧事办得体面些,于是他们会尽力地帮忙参与其中。其实这里面暗含了一种交换关系,死者家人将某家的先人名号写上路引,那某家人就不得不为此付出一定的劳动,因为死者家人将自己的先人写入了路引,是对自家的一种认可,必然地会对此认可作出回报;同样某家为死者的丧事出了力,死者的家人就有必要将此家人的先人名号写入路引作为回报,因为此家人先表达了一种认同。虽然单方面的努力会带来互动,但路引上是允许遗漏某些人的名字的,因为很少有家谱作为参照,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一种交换关系的存在。

        道士所做的法事,就是做道场,分为几各阶段,第一阶段从开始到出殡前夜,一般会持续三天左右道场,在这一阶段道士们通宵达旦不间断地为死者诵经超度,在诵经期间由死者的直系亲属在供桌前跪拜祖先和死者,每诵完一部经会有一段休息的时间。如果死者是女性,还要加诵一段血盆经,因为死者曾经历过临盆产子之苦。血盆经实际上是一部佛经,讲述的是佛教罗汉目犍连救母的故事,用以表达死者后人感谢生育之恩的意思。这里的道士虽不是道教里的道士,但他跟道教又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事实上他就是道教和佛教某些部分在民间结合的一种存在形式,道士在供桌后挂的是道教的神像,但身上穿的却是袈裟,戴的僧帽、道具也是道佛结合,乐器有铙、钹、鼓、木鱼等,诵的经也既有道教经典,也有佛教经典,用以操度幺亡灵。

        亡灵出殡的前一天晚上,亲友要来坐夜,会有一场特殊的法事,名叫破地狱,是为了通过法事引领死者亡魂到地狱各处通过各种审查,从而顺利到达阴间。农村的破地狱法事一般选在屋前空坝进行,在地上用石灰粉画出一些房间的格局,用以表示阴间的各种殿堂。

        农村民间认为阴间共有十殿冥君管事,死人的灵魂要经过不同的殿堂接受冥君们的审问,十殿冥君各有所司,通常我们所说的阎罗王实际上仅是十殿中第五殿的冥君。破地狱就是希望通过人为的力量来帮助死者亡魂走过这十殿的审判,少受牢狱之苦,让在世的人免除心中的担忧。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传统观念在破地狱仪式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具体是:破地狱由道士们拿着铙、钹等走在前面,和被凶死的人“操八烂”差不多,死者的后人中两人分别举着招魂幡和端着灵位跟在后面,由道士们领着在地上画的图画中转悠,犹如穿堂过巷般。在此过程中,道士们敲打着手中的乐器,口中用诙谐的语言相互攻击,并且随着节奏越练越快。

        破地狱共分十个部分,是与冥界的十殿相对应的,每部分的操作都是一样的,只是在每部分的末尾,会焚化相应冥君的名号,通知他们来收钱,并随之焚化一定量的纸钱的道场法事,在本来比较严肃的丧事中出现了诙谐的语言和滑稽的场景。这体现出了一种对生人的关照,连续几天死者的亲人都处于一种悲伤和紧张忙碌的情景之中,神经是高度紧崩的,在丧事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通过这一仪式达到一种缓解疏散情绪的作用,不至于使生人因为丧事而在生理、心理上出什么问题。在破地狱仪式之后就是念诵祭文,祭文一般由道士或较有文采的亲友撰写,一篇好的祭文往往会有催人泪下的效果。

        亡灵出殡一般在早晨某一时间进行,具体时间是由道士根据死者的生辰八字、死亡时间等参数推算的。出殡的时候由道士将几根长条凳由屋内连到门外,在门外一头将一根长条凳立起来,上面套上死者生前所穿过的衣物,通过念咒将死者的魂引出屋,然后再将棺木抬到屋外停放,这一过程在农村叫做“出灵”。随后就将两根原木捆缚在棺木两侧,等候吉时由八人将棺木抬至坟址下葬。

        坟址是由阴阳事先选定并挖好的,白玉山祖上5代都是阴阳,现在才叫风水先生或风水师,将棺木抬至坟址后由阴阳指挥着将棺木下葬,所谓坟墓的风水朝向是由棺木的朝向决定的,而不是堆起来的坟包的方向决定的。在下葬前,风水阴阳先生要先将一只事先准备好的公鸡的鸡冠割破,将鸡血洒在坟坑内,然后在坟坑内放入一瓦罐、也叫袱罐,内装纸钱等物事,以备死者魂灵在阴间使用。

        到此,丧事的主体部分即宣告结束,但整个丧事的结束要在死者死亡后第四十九天之后,死者“头七”那天晚上叫“出煞”,按农村的说法,死者的魂灵在这一天晚上会由牛头马面带回生前住过的地方转上一圈,这是死者与阳间的最后一次接触,这天晚上家中不能留人,以免亡魂回来吓着生人,一般情况下死者家属在离家之前会在门口洒上一些草木灰,以便验证死者的亡灵是否回来过,因为据说若回来过第二天就会看到人和鸡的脚印,因为传说中讲牛头马面长的是鸡脚。到“七七”的时候,道士先生会来做一个简单的除灵仪式,这个除灵,有三天、七天、九天、十几天甚至更多天的大道场,这样,整个丧事才算结束了,当然,也有的除灵仪式在亡灵出葬前几天一同完成的也有。